对于睡眠不佳的孩子来说,需要有规律地坚持执行睡前程序
对于睡眠不佳的孩子来说,需要有规律地坚持执行睡前程序
不是每一个宝宝都拥有天使般的睡眠,拥有一个魔鬼睡眠的孩子,不仅宝宝辛苦,妈妈也同样辛苦,怎么样才能让睡眠不佳的孩子拥有一个好睡眠?需要有规律地坚持执行睡前程序说到仪式感,你的脑海里是不是冒出这样的画面?
当和成人说到仪式感时,有些人会认为这是一件很“作”的事情,张三无比庄重地去做的事,在李四看来是麻烦。所以说,所谓仪式,大概就是我们每个人给自己定的规矩和套路,旁人不一定理解,更不可能跟着一起执行——除非哪天他认同了这个仪式。
那么对于孩子呢,特别是睡眠状况不佳的孩子来说,仪式感到底重要不重要?需要不需要?
我的回答是:重要,并且需要!
仪式感在睡眠中最具体也最被大家熟悉的体现,就是睡前程序。现在大家对于睡前程序的重要性都有比较普遍的认识,也都开始有规律地坚持执行睡前程序。给你们个大大的赞!
BUT,早上起床的时候,你们是不是也有执行早起程序呢?
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早上起床需要什么程序?一睁眼一起床,不就完事了么?
NO NO NO ,对孩子来说 ,真没那么简单啊。
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生物钟节律已经比较固定了,所以我们能很清晰地分清楚昼夜区别,也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生活规律特别紊乱地那种请勿对号入座….)。但对于孩子来说可没那么容易,越小的孩子,对于这种日夜与行为的自动关联能力就越弱,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执行入睡程序的原因。
那么早起程序又有什么重要性呢?
很简单:入睡程序有多重要,早起程序就有多重要。不说大道理,举两个具体案例来和大家阐述。
案例A:
9个月的宝宝,自7个月开始每天早上6点半就迷糊翻动,半睡半醒。妈妈觉得大概还是想睡觉,于是就按夜醒时一样给奶接觉,并且保持室内光线暗沉。结果发现一撤出奶头就醒,含着奶头好像就安静了,为了让孩子“多睡一会”,每天妈妈都要这样安抚近1个小时,到7点半孩子终于彻底醒了,才算解脱。
案例B:
1周5的孩子,自1周2起每天早上5点醒来。家长试过几天安抚入睡接觉无果,于是放弃起床陪玩,“接受”了他们的孩子生物钟就是如此。
在假设没有其他因素干扰孩子睡眠的前提下,这两个案例,A是没有执行适宜的早起程序,B则是错误地执行了早起程序,最终都导致了孩子睡眠上的问题,或是对父母及家人的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案例A解析:其实对宝宝来说,6点半可能就是他生理早起时间(也就是生物钟)。但因为妈妈觉得孩子还能睡,继续给孩子营造睡眠的氛围(低光线、吃奶),孩子直觉认为应该还是夜晚。于是生理上的早起需求和直觉上的夜晚认知互相矛盾,孩子就这么边吃边睡,直到7点半整个家庭都进入早起的氛围后,孩子也终于不睡了。
案例B解析:同样的,对于这个孩子,5点醒的确是比较早的。对这个孩子来说,父母的起床和陪玩,就是早起的程序。因为家长没有继续尝试营造睡眠环境,而是起床陪玩,固化了孩子5点=清醒的关联,于是孩子的生物钟就慢慢调整到5点起床了。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早起程序什么时间执行合适?怎么执行才对?来,敲黑板准备划重点!
执行方法
1. 增加室内光线,比如打开窗帘,增加光照。
2. 增加室内的声音,比如柔和的起床音乐,或是正常的说话声。
3. 如果完成以上动作,孩子还未清醒,可以轻声地叫醒或摇醒宝宝,然后用愉悦地声音说一声“早安”。
4. 脱睡袋、换尿布、穿衣、洗漱。
执行时间
1. 小于3个月的宝宝:在早上父母起床后的第一次清醒时执行。比如父母是6点半起床,宝宝大概7点醒,那么7点前还是要保持室内的睡眠氛围,7点后执行早起程序。
2. 3个月-1岁的宝宝:原则上同3个月前的宝宝,但一般不建议迟于8点。
3. 1岁-3岁的宝宝:和父母同样的时间安排起床,若早于父母清醒的,不予以反应;若迟于父母的,建议唤醒。——当然,前提是父母的作息规律也要科学,如果是经常熬夜晚起的,要么和宝宝分开房间,要么就舍命陪孩子,7点半之后就别想睡懒觉了。
4. 3岁-6岁的儿童:
一般幼儿园都是在8点半左右入园,所以7点起床应该是差不多了。如果家里离幼儿园特别远的 ,还要适当提前。
5. 6岁后的儿童:小学上学时间都比较早,考虑还有早饭,一般都需要安排6点半起床才会来得及。
注意事项
1. 无论安排几点早起,前提是夜间睡眠量要充足。我们常说的“起床气”其实多数就是因为睡眠不足引起的。
2. 如果正在进行睡眠训练的宝宝,首先也要保证睡眠量充足,特别是夜晚。在睡眠不足的前提下进行睡眠训练有可能适得其反。
3. 好的作息需要全家人的配合和执行,所以说睡觉不是宝宝的事,也不是妈妈的事,而是全家人的事。
- 上一篇:怀孕后睡眠不好怎么办
- 下一篇:母乳甜蜜蜜西米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