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资讯

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科学

亲子沟通育儿心理亲子沟通秘诀父母如何说孩

时间:2024-08-14 来源网站:顶点资讯

文/Kiki/ 孙琪

上濒成长顾问

南开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

丰富的营地领队经验

用专业的教育能力帮助父母理解孩子

研究方向:亲子关系与儿童心理发展

之前的文章中,我分析了当孩子的需求没有被满足的时候,父母在亲子沟通中的角色应该是倾听者,通过积极倾听的办法,不仅可以和孩子有良好的沟通,还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如果是父母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我们要怎么跟孩子表达,他才愿意去倾听呢?

今天,我来跟大家介绍另外一种沟通方法:“我-信息”。

一、什么是”我-信息”呢?

“我-信息”指的是在说话时,用行为+感受+影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个方法同样来自于托马斯·戈登博士的《父母效能训练》一书。

行为指的是对孩子不可接纳行为的描述;感受是父母自己的感受;影响是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影响是什么。

比如针对“孩子每天晚上回到家都把衣服随手扔在沙发上”这个行为,如果你是孩子的妈妈,并且你不能接受这个行为,你会怎么说呢?

我们来看一个问答:

你怎么又把衣服乱扔乱放!我说了多少遍了,衣服要挂起来,你怎么这么懒!

在这个回答里,我们看到妈妈很生气,被孩子的这个行为习惯彻底惹恼了,并且在这个示例中,妈妈用了两次“你怎么你怎么”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最后还把这个事情延伸到孩子这个人身上——你怎么这么懒惰!给孩子贴了一个标签。

那如果我们用行为+感受+影响的方式要怎么表达呢?

你把衣服放到沙发上,我有点不开心,因为我要多花10几分钟整理沙发。

对行为的描述是:你把衣服放到沙发上;

妈妈的感受是:我有点不开心;

对妈妈产生的实际影响是:因为我要多花10几分钟整理沙发。

对比一下这两种表达方式会发现,我们跟孩子用第一种方式表达之后往往都没什么用,自己很生气,孩子可能会通过拒绝改变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抵抗。甚至还会发生争吵,“你不是说我懒吗,我就是懒,我就是不干。”

为什么孩子会拒绝做出改变?

因为在这个对话中他感受到了指责,被贴上了懒惰的标签,打击到孩子的自尊心,破坏他对自己的认知。孩子为保护自己,就会启动他的防御机制,拒绝改变或者向父母发动反击。

后一种方式之所以会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因为父母在后一种表达中,没有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指责,没有用发脾气的方式强迫他做出我们期待的改变,更没有对他这个人进行负面的评价,而是坦诚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以及他的行为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

这样的真诚,孩子是能感觉到的,孩子也是需要去理解父母的,这一点和父母理解孩子一样重要。因为他需要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如何影响别人的,这么做能帮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而且,在后面这句表达中,能明显感觉到情绪不像上一句那么的激烈。这是因为当我们去思考自己感受和孩子行为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时,思维活动增强了,负性情绪强度就会减弱,更容易让我们冷静下来去思考自己为什么这么生气,愤怒。

我生气的是什么呢?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去思考孩子的这个行为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影响的时候,会发现好像并没有太大影响,这只是孩子跟我的性格、习惯和做事方式不一样。

二、

在实际运用“我-信息”这个方法时有一个难点,它出现在我们对孩子的行为的描述上,这里很容易出现破坏性的表达,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在亲子沟通中具有破坏作用的表达都有哪些。

比如在刚才的那个例子中,第一种回答妈妈就加入了她的主观评价,她跟孩子说,”你就是太懒了”。

我再列举一些示例帮助大家区分对行为的客观描述和主观评价:

1、孩子回到家会把衣服随手扔在沙发上(客观描述)

你就是太懒了!(主观评价)

2、孩子没有按照约定好的时间回家,也没有打电话回家(客观描述)

你太不懂事了!(主观评价)

3、孩子一直要让爸爸讲陪他玩(客观描述)

你好烦啊!(主观评价)

父母如何区分自己是对孩子的行为是客观描述还是主观评价呢?一个简单的判别标准是:你会发现这些话,包括我们在上一篇文章提到的具有破坏作用的表达,都有一个特点,都是以“你”开头,并且指向对于孩子本人的评价。

在亲子沟通中,当父母对孩子的言行不满意的时候,说话的矛头会指向对方(孩子)。所以说这些话的时候,父母心里往往带着一些情绪,这不仅不会让孩子知道他们对我们产生了什么影响,而且还会激发他们的防御机制,把孩子推到我们的对立面。

三、

最后,我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一天,我的老师去接上幼儿园的儿子放学,因为晚上还有安排所以她希望儿子能和她赶快回家,但孩子和小朋友们玩的特别开心,完全不理会妈妈,也没有要回家的意思。

可以看到,“需要尽快回家”是这位妈妈的内在需求,那么妈妈该如何说,才能让孩子认可妈妈的决定,和妈妈一起回家呢?

我的这位老师经历了恼火、愤怒和无可奈何的各种情绪,最后她决定:我要换一种方式跟孩子沟通。

她告诉孩子:“妈妈有点着急,因为晚上我还要去上课,如果我们现在不走我就要迟到了,你能帮妈妈一个忙吗?”

结果,她儿子非常痛快的转身和自己的小伙伴说:“我要回家了,明天再玩吧,再见!”

就是这么简单!

我的老师也是先经历了自身情绪的变化,最开始想要用父母的权威要求孩子回家,但发现没有效果后,她调整了自己的情绪,用“我-信息”的方式来跟孩子沟通。

在她的表达中没有要求孩子,也没有指责孩子,而是告诉了孩子原因,还请孩子帮助妈妈。孩子其实是非常愿意配合父母的,因为孩子也希望自己能为父母提供一些帮助,在帮助父母的过程中孩子是很有价值感的。

这就是“我-信息”这个沟通方法的实际操作,简单、有效。

当父母的内在需求需要被满足时,用“我-信息”的方法去跟孩子沟通,把说话的对象聚焦于自身而不是孩子的行为,聚焦于自己的感受和孩子的行为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这样的方式才能让孩子理解父母并满足父母的需求。

我们已经分别介绍了亲子沟通中如何倾听和如何表达的方法,并根据孩子的内在需求没有被满足还是父母的内在需求没有被满足来分别讨论了相应的沟通方法。

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一类更加棘手的问题,那就是父母和孩子的需求都没有被满足,或者说是父母的需求和孩子的需求产生了冲突,那么该怎么办呢?我将在下一篇文章中分享。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电脑采购官网

商讯官网

现代营销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