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资讯

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艺术

艾菲尔育儿课堂因不同的爱一儿临刑杀母一儿

时间:2024-08-14 来源网站:顶点资讯

欢迎关注 曼陀说育儿 以史为鉴,以科学为本,育儿路上的那些坑,我们一起面对。

你希望孩子看到怎样一个世界?作为父母我们当然都有各自的回答。只是,不同的回答背后,却藏着影响孩子一生命运的小秘密。

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曾经提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让我在我的特殊世界里教养,我可以担保把他们训练成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甚至乞丐小偷。”

虽然现在普遍认为这种说法夸大了环境的决定作用,可毋庸置疑环境是孩子性格形成的一大决定因素,而在孩子成长中塑造性格的关键年龄里,父母就是孩子最有影响力的环境因素。

在我们中国古代,就有两位不同的妈妈,因为对孩子不同的养育方式,导致一个孩子临死的时候愤恨地咬下母亲的乳头,另外一个孩子却因母亲的养育成为一代大家。

01临刑杀母含恨咬掉母亲乳头的小偷

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杀之。”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明代陈继儒《读书镜》

这个故事名叫“临刑杀母”,大意是讲在宋徽宗宣和(1119年—1125年)年间,芒山有一个小偷行刑前与母亲永别,最后将母亲乳头咬断杀掉母亲的故事,杀死母亲的理由是,“我小时候,偷来一棵菜一根柴,母亲看见了,却很喜欢我的这种不良行为,导致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因为怀恨,所以我杀了她。”

寥寥数语,一个心性淡漠、没有担当的恶人与一个爱子无底线不清醒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因为故事发生在宋朝,所以我细思极恐。

首先,宋朝是历史上刑罚最为宽松的朝代,在北宋真宗的咸平三年,曾出现过一个月一个死刑审核都没有的局面,堪称历史之最。如此宽松的环境,一个小偷如果不是大奸大恶之人,基本与死刑无缘。

其次,小偷临死前,还能扮可怜哄骗母亲喂奶,实在可怕。喂奶势必要让母亲在公开场合袒胸露乳,这个行为现今都会人指指点点,何况是在对妇女打压严重的古代。可就这样一个不符合逻辑,且极易被人用口水给喷死的行为,母亲依然点头了。

小偷被判刑,单纯是母亲不懂得教育孩子吗?我认为根本原因还是母亲给予了小偷不清醒的爱,孩子做什么都不思考对错,只知拍手叫好。让小偷养成了不辨是非、以自我为中心、擅于推卸责任的性子,最终酿成大祸,直到生命尽头依然不知悔改,只知埋怨。

这个故事,就是惯子如杀子溺爱出逆子的现实血泪版!

02画荻教子终成一代大家的欧阳修

在临刑杀母的故事发生前一百年左右,有一位妇人因为家贫买不起纸笔,就想到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这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画荻教子”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欧阳修和他的母亲郑氏。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宋史·欧阳修传》

欧阳修作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相信没人不知道他的大名,他那首《醉翁亭记》躺在语文课本里,也不知道被多少学生背诵过。

作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文学路上,他是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八大家中的苏轼、苏辙、曾巩都是他的学生。政治路上,他虽走得异常崎岖却也没有太伤心,照样该浪就浪,而三次被贬不在意的背后,也有母亲的支持。

早期因被贬担心母亲跟着他过苦日子,郑氏却安慰欧阳修说,“我已经习惯过苦日子,只要你觉得没什么,我更觉得没什么。”她还告诫欧阳修:“对于父母的奉养不一定要十分丰盛,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孝心。自己的财物虽然不能布施到穷人身上,但一定是心存仁义。”

母亲正确的三观,让欧阳修虽然四岁就没了父亲,依然长成了他该有的样子。同时,深知自己的缺点明白自己的见识不足以对欧阳修的所作所为做评价,就常以欧阳修父亲的做法激励他,“我没有能力教导你,只要你能记住你父亲的教诲,我就放心了。”

欧母也因为教子有方,与孟母、陶母、岳母一起,被誉为古代“四大贤母”。

04被爱蒙蔽的家长看不到孩子在歧路上狂奔

可是,即便古人早有血泪教训告诫父母对孩子溺爱的危害,以及有古代贤母如何育儿的榜样学习,但对孩子溺爱的家长们依然数不甚数。

2013年—2018年间,因工作关系,我每年都有十余天时间,能近距离观察我们的下一代,陪着孩子们去往全国各地,每一年都有几个“刺头”,刷新我三观。

有个叫丁丁的孩子和她家长,就让我映像深刻。

“我家开的宝马,你家才大众啊,我不跟你玩了。”这话出自7岁的小女孩丁丁,小小年纪就已经学会用物质条件评价对方是否有资格和她做朋友。

也能理直气壮地对导游提要求,让导游弯腰给她把脏鞋擦干净,理由是,“你赚了我家的钱,你就该为我服务!”

此外,这位7岁的小女孩还懂拉帮结派,让小朋友一起嫌弃另外一个皮肤稍微黑了一点的女孩,给人乱取外号,肆意吐槽。终于一天晚上,两人打起来了。

导游让我帮忙想法解决问题,结果还未与丁丁家人联系,丁丁外公就斩钉截铁地给我来电说,“我家孩子不可能做这种事,就算做了我们家也担得起。”

事后,行程结束两家家长见面时,丁丁爸妈对被羞辱的小女孩家长说了一句,“我们家跟你这种人没什么好说的!”

额,请问你们是哪种上等人,哪个上等人会那么高高在上的说话?也是那两句话,让我意识到看到,“熊孩子”的背后多半有“熊家长”撑腰。

05爱孩子的正确姿势是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谁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认为,溺爱是剥夺孩子犯错误和改正错误权利,让孩子失去长大成人机会的“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

父母爱孩子的正确方式应该围绕怎样一个核心呢?美国著名育儿作家艾菲尔•科恩为父母们总结出一个简单而有力的原则,即时时反问自己:“我刚才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是否可能与我的需要、我的恐惧和我的成长经历有关,而无关乎他们的真正兴趣和需要?”

此外,父母还应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不做有条件养育有条件养育的典型特征是“一切只看行为”,认为只有可以看见和衡量的才是重要的,看不见孩子的“需要”和“恐惧”,专心于孩子“做”了什么。

我们要清晰的意识到,孩子的行为只不过其感觉、思想、需要和意愿的外在表达,简言之,养育孩子,重要的是实施行为的孩子本身,而不是行为。

《无条件养育》一书中提到,孩子需要引导和帮助,但他们不是小怪物,不需要被驯化,不能强迫其就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以形成许多个性,但大部分取决于他们如何成长,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孩子能否感觉到无条件的爱。

我们因他们是谁去爱,而不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去表达爱。父母给孩子的爱,不需要任何意义上的回报,它只是一个礼物,是所有孩子应得的礼物。

不迷信爱的“均码配方”自从踏上育儿路,我加入了不少育儿群,想了解别人是怎样育儿的,有哪些行之有效的育儿方法。

起初,我从他人口中得到一个咋看起来特别有理的标准答案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把所谓的经验运用到我家宝宝身上,但收效甚微。

可如今回想起来,这种行为就好像一个帮厨在追着各种主厨要育儿的标准步骤式菜谱一样,却忘了大厨之所以能做出的好吃的食物,是他们心中压根没有定式。

有位家长曾这样点醒我,“养育孩子不是拼图问题,而是魔方问题,动一面就会牵动其他。所以需要更全面的更调试性的办法。”

育儿,没有“均码配方”,在埋头苦读或孜孜不倦地寻找“神奇疗法”时,家长们应该基于孩子本身需求,别随意套用“公式”,否则没准就坑了自己坑了娃。

接受自己认知缺陷有这样一句话,能力来源于认知,认知比能力更重要。

岳母最让我佩服的一点就是,接受自己的认知缺陷,不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指手画脚,只建议孩子看看父亲怎么做的。

将这一点列入最后,是因为我们这代人有很多都被迫接受了父母对他们未来的规划,父母在自己不懂的领域也要以,“我吃过的盐比你的米多”进行经验之谈。

可是,孩子的发展有无限可能,用我们现在的经历去为孩子的未来做设计,可能反而给孩子设限了。

我们能够为孩子看到多远呢?是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吗?我们的依据是什么呢?我们的视野够广阔吗?在智能时代将临的时代,也许你基于自己人生经验,为孩子铺的路,完全是一条歧路。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发表演讲时曾说:“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音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的勇气,它们可能已知道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其实,每一个孩子来到人世间,都是“成为自己的人”,父母需要做的是参与孩子的人生,让孩子在寻找自己的路上,哪怕一路上跌跌撞撞,却能感受到生命的惊喜。

E动时尚杂志社

冶金管理期刊

消防界杂志社

化纤与纺织技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