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资讯

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艺术

北京海淀区电器维修中关村街道开设32个便

时间:2024-08-14 来源网站:顶点资讯

石珊/摄

“杨师傅,快帮我看看这个电饭煲怎么回事儿,昨天还用着,今天一煮粥就不热了。”家住中关村街道科春社区的陈女士来到家门口的修理铺维修家中的小家电。居民口中的杨师傅,本名杨久红,于1997年7月来到科春社区,从事个体家用电器维修,一干就是20多年。在中关村街道像这样的便民维修服务网点共有32个,居民就近可享受“小修小补”服务。

低频刚需有了适营场所

这些年来,杨久红既是小区的红人,也是大家公认的能人。“我在他家修的东西可多了,小到耳机、插销板,大到洗衣机、冰箱,这些都可以,修一修又能多用好几年。”陈女士说道。“杨师傅,我家里的电扇,时间也比较久了,你给我看看,突然就不动了。”正说着,居民牛阿姨拿着电扇走了进来。

杨师傅成为居民眼中的好邻居,他的认真、公平、利落让居民们赞不绝口。“还记得他刚来社区的那时候,维修的地方是一个非常小的房间,只能放下一张二屉桌。这么多年,他都是非常认真,收费也公平。小到电吹风,大到空调、冰箱都在这儿修过。”居民牛女士说道。

随着时代发展,家电维修的成本越来越高,产品迭代越来越多,杨师傅也从居民口中的小杨变成了老杨,也在时时刻刻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学习新的技术、维修新的产品。“我刚来这儿的时候,那时候主要修录像机、录音机,电视也还是那种大电视,随着产品更新换代,我的维修技术也在跟着时代、电子产品不断地升级,我不断地在学习,不断地在更新。”杨久红说道。

和很多家电维修的店铺不同,杨师傅在中关村一待就是20多年,在中关村街道和社区的帮助下,杨师傅的“战场”也从一张维修桌,变成了现在窗明几净的维修铺,居民们的低频刚需得到了满足。

制定“小修小补”地图方便居民就近维修

不仅仅是家电维修,在中关村街道,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也在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今年65岁的张英也跟杨师傅一样,扎根中关村20多年了,他经营的修鞋、配钥匙铺面,也在街道和社区的帮助下,正式纳入“中关村地区便民维修网点”。

“主要是修鞋、配钥匙,居民们有什么需要修的拿过来,只要我会的,也可以修,在这儿比较固定,居民们找我比较方便。”张英说道。从“游商”到“固定网点”,从“藏”在犄角旮旯难寻觅,到居有定所有了招牌,中关村街道给“低频刚需”的“小修小补”摊点找到合适的经营场所,既满足了居民的日常需求,又让摊点良性发展有序经营。

“我们街道将辖区内这些‘小修小补’的网点进行了梳理汇总,为这些网点划定了经营的区域、规范了经营手续,制定了统一的经营标识,通过管理,把网点进行规范建设,让辖区的居民能够到就近的地方找到这些网点。”中关村街道市民活动中心主任衡东说道。

据了解,每个网点的选址都经过多次协商、论证,并向区相关部门备案。室外网点的设立做到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社区内规范;室内则利用社区闲置房屋、自行车棚等。在给“小修小补”提供帮扶的同时,中关村街道也立下了规矩:不得擅自扩大经营内容、场地,不得在经营场地和装具上乱涂乱画,确保网点整洁规范,保持网点及周边环境卫生,做到摊撤地净等。

同时,中关村街道还制定了“小修小补”地图,涵盖辖区内32处网点的地点、经营时间以及维修人员的联系电话,辖区居民可根据地图找到就近的维修点位。划定经营区域让“小修小补”稳下来、统一标识让摊主们定下来,居民们也更加便利。

“我们将根据前期开展的需求调查,结合街道工作的实际,将便民网点进行重新梳理,按照一刻钟网点的要求,补齐辖区的便民网点,让辖区居民在就近的地方可以享受到便民服务。”衡东说道。

“小修小补”看似“低频”却是“刚需”,像杨师傅、张师傅这样的手艺人也迫切希望从四处躲藏的“游商”变成有固定网点的“摊主”,中关村街道的“小海们”,结合地区实际情况,为“小修小补”寻找生存空间,让其真真正正回归到居民的视线中,也让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而这,也是完善便民服务圈功能的重要一环。(记者 李洪亚)

投资与合作期刊

运输经理世界杂志

低碳世界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