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资讯

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数码

孵化白鹤宝宝怎么养仙鹤起飞的地方扎龙保护

时间:2025-01-06 来源网站:顶点资讯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每天背诗已经成为年近90岁的父母的一种乐趣,与其说背诗,不如说是对家乡情感的一种寄托。爸爸还将一句诗改成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扎龙”。诗中的“扎龙”,有他和妈妈讲不完的故事,因为那里是仙鹤起飞的地方……

选入调查队

我的父亲徐铁林、母亲黄瑶珍,是扎龙第一代护鹤人。

为了保护丹顶鹤等鸟类资源及扎龙湿地生态系统,1975年,国家成立了“齐齐哈尔嫩江丹顶鹤数量资源调查队”,爸爸有幸被选入调查队。

爸爸当年听郑作新老师讲,丹顶鹤非常珍贵,一只丹顶鹤或两只丹顶鹤蛋在国外就可以换一辆小轿车。哪里有丹顶鹤,就说明那里的自然环境非常好。从那时起,爸爸就在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一定要保护好丹顶鹤。保护好丹顶鹤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一种保家卫国。”

1979年,国家批准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丹顶鹤自然保护区——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成立后,一切从零开始,连间办公室都没有。爸爸决定腾出自家的一间土房作为“扎龙保护区临时办公室”,原本不富裕的我们一家三代七口人就都挤在仅剩的一间屋子里,分睡在南、北炕上。也许是内心朴素的情感和对丹顶鹤的爱护之情,我们不但没人说过一句抱怨的话,有时还会把热乎乎的炕头留给需要保暖的小鹤们。

保护区成立之初,没有住处,没有自来水,没有电,甚至想吃一顿白米饭都要等到过年,因此,根本没有人愿意到这个条件极其艰苦又远离城市的地方来工作。那时老百姓吃饱肚子是最重要的“大事”,哪有什么生态环保意识。捡食鸟蛋、猎捕鸟兽、烧荒、随意割芦苇等行为时有发生,对鹤等鸟类的生存造成很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丹顶鹤成活并进行人工繁殖等更是难上加难。

在没有任何前人经验可以参考的情况下,爸爸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一方面要跑野外调查了解丹顶鹤的分布和生存状况,一方面还要每天观察了解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给受救助的小鹤保温、饮水、喂食、治病。为了创造丹顶鹤人工孵化条件,爸爸还琢磨出了“肚皮取暖”“棉被保温”等办法。

妈妈对爸爸的工作全力支持,不但家里的事情全部包揽下来,还要帮爸爸忙保护区的各种事,哪里缺人,妈妈就冲向哪里。那时,妈妈每天不仅要照顾年迈的奶奶,还要干农活、养鸡、种地、给我们做好三顿饭,甚至冬天割苇子这种重体力活都是妈妈干。保护区刚开始招不来人时,妈妈就是爸爸免费的全能助理,打扫卫生、给小鹤喂水喂食,甚至“接待”工作也归了妈妈。那时从城市到扎龙交通也不方便,到保护区来的调查人员及各种办事的人吃住都挤在我家里,我们几个孩子就自觉到同村的姑姑家住。没吃的,妈妈就用玉米面粉变着花样做出“椒盐大饼子”和一种叫“沸果琪”的满族人偏爱的疙瘩面汤,非常好吃。妈妈现在回想起来很是感慨,说那时做的一切都是自愿的,不仅不要公家一分钱,连借用保护区的一块窗玻璃都要尽快还回去。

为了给保护区的新员工找住处,妈妈到扎龙亲戚和老乡家一户一户去沟通,宣传建保护区和保护鹤的意义,妈妈的诚意感动了很多村民。有几户村民把自家的房子腾出来免费给工作人员住,有的人一住就是几年,彼此都处成了很好的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动下,村民们也渐渐认识到保护鹤的重要性,有的村民自发帮忙担水、修房子;有的村民发现哪里有人抓鹤、哪里有鹤被狗咬伤、鹤巢被荒火烧等,都会第一时间跑来告诉爸爸;有的村民后来还成了优秀的丹顶鹤饲养员。

说起扎龙保护区的成立,爸妈时常感慨:“扎龙村民淳朴善良,为了鹤类保护作了很多贡献。”

“一只都不能少”

1978年的一天,爸爸从野外回来时,发现准备配合拍摄科教电影的两只鹤不见了。爸爸当时心里就咯噔了一下,丹顶鹤保护的科普宣传也是很重要的工作,关键时刻可不能把“演员”丢了啊。

根据当地居民提供的线索,爸爸来到一群扫碱农民的住处。费尽口舌说了近两个小时,力陈这两只鹤的重要性,有一位大叔实在不忍心,就悄悄把爸爸拉出屋外说:“两只鹤已被姓崔的村民抓走了。”于是,爸爸一路蹚水过河,从唐土岗子经七德胜窝棚到田陶岗子,再到林甸,徒步走了大约五十里路,找到这里的大队书记,在爸爸和大队书记两个人的追问下,这个村民才说,鹤已经被卖到了公园。当时,天已黑,爸爸只好在大队部窝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爸爸又冒雨赶回市里的林业局,顾不上衣服湿透,裤脚和鞋子满是泥,跟林业局的郭叔叔一起赶到公园,将两只鹤救了出来。

扎龙保护区仅有的几只丹顶鹤,不仅是中国第一部丹顶鹤科教片《丹顶鹤的一家》以及电影《飞来的仙鹤》的“演员”,更是研究丹顶鹤习性及半散放饲养、在自然条件下野外成功繁殖等科研工作的重要依托,尤其是1981年开始丹顶鹤的人工孵化试验研究以后,每只鹤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科研价值。为了寻找飞失的丹顶鹤,爸爸常常十天半个月奔波在野外。渴了,喝一点河水;饿了,就啃一口母亲给他带的干粮,干粮吃完了就在一些渔民的窝棚里要点吃的,实在找不到吃的,就拿出包里寻鹤用的生玉米就着雪吃;困了,在渔民的窝棚里借个角落打个盹儿……那些年没有孵化设备,保护区经常断电,为了给鹤卵保温,爸爸经常会将鹤卵放在肚皮上,盖上被子,靠自己的体温维持鹤卵孵化的恒定温度。

人鹤不了情

1984年5月,两对人工饲养丹顶鹤在野外自然环境繁殖、产卵、孵化成功,这不仅在国内外尚属首例,而且为扩大丹顶鹤野生种群数量奠定了基础。扎龙保护区上上下下一片欢腾,第一代创业者的艰辛和汗水终于有了收获。在这段最难忘的日子里,爸爸、妈妈,以及现在已去世的姐姐、哥哥一起参与了拍照、量卵、记录、喂食、看护等工作。哥哥是被爸爸临时叫来帮忙的,其间还被繁殖期的鹤叨伤了眼睛。

1987年,扎龙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13年被评为“十大最美湿地”,2020年获得“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称号。一代又一代扎龙人,扎根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们是“饲养员”“训飞员”“巡护员”“监测员”“环保志愿者”……

如今的扎龙湿地,是松嫩平原保留最完整、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物种库和基因库,孕育着约270种鸟类、468种高等植物、46种鱼类及丰富的昆虫和兽类等生物资源,正不断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兰台内外编辑部

赢未来杂志社

工业微生物官网

当代旅游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