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的病因红眼病患者可以用哪些药物治疗
红眼病的病因红眼病患者可以用哪些药物治疗
一、红眼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一提起红眼病相信大家都知道,而且有很多人还患过红眼病,这是一种由细菌或是病毒感染而导致的眼部疾病,在生活中很多都患过红眼病,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红眼病发生的呢?专家说主要与以下原因有密切的关系,具体内容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双球菌kochweeks杆菌,流行性感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也可见到,后两种细菌平常可寄生于结膜囊内,不引起结膜炎,但在其他结膜病变及局部或全身抵抗力降低时有时也可引起急性结膜炎的发作。细菌可以通过多种媒介直接接触结膜,在公共场所、集体单位如幼儿园、学校及家庭中迅速蔓延,导致流行。特别是在春秋二季,各种呼吸道疾病如流感、鼻炎盛行,结膜炎致病菌有可能经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红眼病可由不同病因引起,大致可以归纳如下两种。
1、细菌感染引起的红眼病潜伏期1~3天,病程约1~2周,主要出现为眼红,分泌物增多,晨起时上下睫毛常黏在一起,不合并角膜病及全身症状。
2、病毒感染引起的红眼病潜伏期约24h内,主要表现为水性的分泌物增多,球结膜下出血,淋巴结肿大,多合并角膜病变,部分患者可有发热、肌痛等类似感冒的全身症状。结膜炎的传染性强,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大面积迅速流行。
二、红眼病患者用哪些药物治疗
患红眼病的症状特症是单眼或双眼结膜充血,大量粘液脓性分泌物,但一般不影响视力。如果不及时治疗,有的则转成慢性结膜炎,因此患病后要及时治疗。
对于本病患者,白天可给病儿滴眼药水,每隔1~2小时滴1次。常用的眼药水有0.25%氯霉素眼药水、0.5%卡那霉素眼药水等,晚上睡觉前可用红霉素眼膏、金霉素眼膏涂眼。病儿的眼睛被眼屎粘住睁不开时,可用温水浸湿棉花,在眼睛上敷一会,然后轻轻的从眼内角向外擦洗,注意不能来回擦,一块棉花只能擦一只眼睛。
在发病初期不能用热敷,热敷和包扎都能使结膜囊内的温度增高,便于细菌的发育繁殖,在眼睛充血明显、有烧灼感时,可用冷敷,以便血管收缩、减轻充血和疼痛。此外,家长不要给病儿滥用抗生素,可根据病儿的年龄适当服些中草药。年龄大一点的小儿,可选用黄连上清丸或明目蔡黎丸;婴幼儿可先用导赤丹,服法按说明用。如果用药后效果不好,应送医院进一步的治疗。
三、夏季如何控制红眼病发生呢
临床专家介绍夏季是红眼病的高发期,目前临床上很多人都患有红眼病,游泳会提高红眼病的机会,所以有很多患者都不敢游泳,那么我们下面有效预防红眼病的办法是什么,下面我们来看看专家的简介:
控制传染源、勤洗手可防“红眼”:
由于红眼病病人眼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细菌,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手或物均可传染,因此专家提醒市民,应注意日常生活细节,避免染菌,万一接触到沾有病菌的物品应用肥皂洗手。如经常使用公用电脑键盘的人,在使用过程中切勿揉眼,使用后应记得清洗双手。
预防红眼病主要是控制传染源,隔离病人,患者所用毛巾、手帕、脸盆、眼镜等须经常消毒,并与健康人分开。健康人可点消炎眼药水预防,不用脏手和衣袖揉眼睛。
少儿抵抗力弱,尽量少去人群中玩,并保持手、眼卫生,不与患病家人共睡。只要治疗得当,大多数病人在2周左右可恢复正常。
上面解答的内容就是关于红眼病这种病怎么预防,您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不要使红眼病耽误了您的正常工作,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也不要过于担心,要注意休息和按时到院进行治疗。
四、红眼病患者的饮食宜忌
红眼病患者饮食宜清淡,凡是寒性与清热解毒性能的食物都有消炎作用,都可食用,如鲜藕、柿子、甘蔗、香蕉、西瓜、茶叶、蚌肉、茭白、冬瓜、苦瓜、丝瓜、绿豆、菊花等均起辅助治疗作用。同时红眼病患者要注意不能吃下列食物:
1、忌食辛辣之品
如京葱、洋葱、韭菜、蓼蒿、芥末等辛辣之品,能温阳而助风热时邪,并可耗损肺胃之阴,使肺胃积热加重,使风热时邪与肺胃积热搏结难去,而不利于以致结膜炎病程延长。
2、忌腥膻发物
如黄鱼、鳗鱼、橡皮鱼、桂鱼、鳝鱼、黑鱼、鳊鱼、蟹、虾之类腥膻发物,否则导致风热之邪更盛、热毒愈益内盛,给结膜炎治疗、康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忌酒
因为中医属风热邪毒或兼胃肠积热侵犯肝经,上攻于目所致。饮酒(包括各种烈酒、黄酒、果子酒、米酒、啤酒等)可助邪热毒气,犹如煽风点火;同时饮酒还能损及肝阴,使肝经空虚,风热邪毒更易侵袭,以致本病病程延长。
4、忌食生姜
因为眼部炎症者不宜食用生姜。眼部炎症宜食用清凉散热之品,忌食温热辛散食物,生姜温热,且味辛走窜行散,既助火热,又伤阴液,眼部炎症者食用,将会加重病情。
5、忌烟
烟中含有大量尼古丁,有收缩血管的作用,吸烟能使外周血管收缩,循环发生障碍,患者抽烟使眼结膜的血液供应不充足,并可使眼病加重,故必须忌烟。
6、慎服动物胆
因动物胆性寒,常用于治疗目赤肿痛。但近年来有关吞食鲜鱼胆、蛇胆而中毒的报道甚多,其中有因肾功能衰竭,救治无效而死亡的病例。故本病患者当慎服鱼胆或蛇胆,以免引起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