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能养蝉宝宝柞蚕助农产业兴蚕茧丰收蚕农
阿荣旗发展柞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蚕农在家门口勤“茧”致富
“蚕宝宝”变身“银元宝”
蚕农搬运蚕茧准备称重销售
蚕茧喜丰收,蚕农笑颜开
阿荣旗六合镇建国村蚕场
李刚 刘玉波 文/图
近年来,阿荣旗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柞蚕产业作为绿色发展的一项富民产业。积极引导蚕农们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致富,实现了生态效益“双丰收”。
金秋九月,阿荣旗柞蚕产业迎来收获旺季。广大蚕农们纷纷来到蚕场,忙于采收蚕茧,一张张笑脸掩不住收获的喜悦和幸福。
来到阿荣旗六合镇建国村,置身于万亩蚕场,柞林茂密、满眼碧绿,蚕农穿梭于林间,蚕茧在枝头摇摆,像是在召唤蚕农尽快将自己采摘回家。
今年,蚕农杨玉飞家放了150亩地的柞蚕,他说:“蚕茧质量好、产量好、效益好,预计能收入6万元钱,这些小蚕虫给他和家人带来了好日子。”
跟杨玉飞家一样,蚕农笈海龙家的柞蚕也获得了好收成。最近,笈海龙和妻子每天一大早就开始采摘收获的蚕茧,忙得不可开交。笈海龙高兴地说:“今年,阿荣旗的柞蚕业总体非常好,除了质量、产量和价格外,最让他开心的是不愁销售,各地的客商都纷纷涌入阿荣旗收购蚕茧,有些客商甚至都到蚕农家里来抢货。”笈海龙和妻子非常能干,是村里的勤劳致富典型。在放养柞蚕的同时还发展养羊和种植业,是村里名副其实的富裕户。
9月4日,在阿荣旗六合镇保国村村委会大院里,村民们把丰收的蚕茧从库房里搬出来,经客商验货后集中装上货车。来自哈尔滨市的客商杨先生以每公斤11.5元的价格收购村民的蚕茧,一车就收了3000多公斤。
“放养柞蚕是一个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好产业。客商们直接到家里收购,而且是现金结算。有的蚕农白天把蚕茧采回来,晚上就被客商收走了,小蚕茧直接就变成了真金白银。”阿荣旗六合镇保国村党支部书记张清波说。
据了解,保国村有40余户村民从事柞蚕产业,共放养40多把(一把为120亩蚕场)柞蚕,产量达到4万公斤左右,放养一把蚕平均可收入6万余元。每年,到柞蚕收获季节,哈尔滨、山东、吉林等地的客商纷至沓来,到蚕农“家门口”收购柞蚕。蚕农既不用东奔西走售卖,也不用满街吆喝,坐在家里就能收钱。
据六合镇建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伟介绍,建国村现有324户常住村民,有80余户蚕农,共放养柞蚕80余把。今后,建国村将把柞蚕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用‘一村一业’的理念,因地制宜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区域布局。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原则,推进柞蚕加工厂建设。
阿荣旗是自治区最大的柞蚕茧生产基地和集散地,也是最大的柞蚕种生产基地。阿荣旗有5018户蚕农,今年共放养柞蚕4016把,产量可达600万公斤左右,预计产值2.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