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一般养多久比较好心理学发现孩子一生
大家好,我是杜鹃~
养孩子就像“升级打怪”。只有“解锁”了前面的关卡,后面的路才好走。
很多家长认为,抚养青春期的孩子就像打开一个“盲盒”:他是否叛逆完全取决于运气。但事实上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是基于他的童年。
他到了青春期有没有想过反抗你、对你发脾气?
不,你的孩子在青春期反抗的可能不是现在的你,而是成长过程中陪伴他十几年的你。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孩子必须完成的任务,以及需要克服的“危机”。
孩子如果在某个阶段没有顺利“解锁”,可能会养成一些不好的性格特征,积累负面情绪。这些特质和感受将伴随进入下一阶段,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心理学上认为,孩子早期的经历对其未来的影响高达80%。尤其是孩子一生的前三年被称为“黄金三年”,是塑造孩子性格和品质最关键的时期。
我们来看看孩子的“黄金三年”对他们有何影响。
1:1岁培养孩子信任感
1岁宝宝没有智商、没有能力、什么都不懂?
不!
当李美锦教授谈到抚养0-3岁的孩子时,她说:“孩子出生的第一年,无论多难、多累,妈妈都要亲自照顾。”
为什么?
李美锦教授解释说:“如果孩子出生没多久,妈妈就把孩子留给奶奶,又忙于工作。所以以后孩子感到难过的时候,他第一个想看到的就是奶奶。”
如果母亲和祖母之间发生冲突,孩子就必须拒绝母亲和祖母。 ”
十月怀孕,多少年的呵护,不值得孩子出生第一年的抚养吗?很多妈妈可能会生气,抱怨宝宝是白眼狼。但您知道为什么生命的第一年对孩子如此重要吗?
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论”将0-1.5岁列为人生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孩子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信任感。
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与主要照顾者建立了依恋关系。饥饿时,此人会按时进食;饥饿时,此人会按时进食。当他哭的时候,这个人会及时回应;当他哭的时候,这个人会及时回应。当他困了的时候,这个人就会引诱他睡觉。
在生命的早期,孩子就会对这个人产生深厚的依恋并产生信任感。他对世界和自己的信任来自于这位主要的养育者。
未来很多年,甚至一生,他都会向外界体现这种信任感。当“信任”感产生时,潜意识里就会与这个人建立联系。
一个获得了“自信”感的孩子,对未来的生活就会有乐观积极的心态。
但如果这一年没有主要照顾者,就让他建立信任。在他的性格背景下,他会缺乏安全感,充满恐惧,看待事物持悲观态度。
因此,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即使他还不会说话、走路或做任何事情,但他的性格此时已经开始形成。
如果母亲希望她的孩子将来更容易照顾、更亲近你,她应该抚养孩子至少一岁。
2:2岁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2岁时,孩子已经会说话、走路和用手。 1.5-3年是“人生八个阶段”的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孩子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
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一句话:“一岁半的孩子就在坛子里翻找”。它指的是一个一两岁的孩子,全神贯注地翻箱倒柜。
如果家里有2岁的孩子,想要保持家里干净整洁是非常困难的!你扫在前面,宝宝就落在后面。你只是把衣服叠好,把袜子收起来。宝宝正忙着“帮”你把它们一一挖出来扔在地上。
宝贝你在做什么
其实他只是想通过控制自己的身体来获得一种自主感。
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比喻:
小婴儿在襁褓中躺了一年,什么事都靠别人,也需要别人的帮助。就像一个“瘫痪”在床上的病人。但突然有一天,这个“病人”被治愈了,可以下床行走,还活着。他会有何反应?
难道非要穿这穿那,然后走来走去,享受“治愈”身体的快乐吗?
这就是1-3岁宝宝的乐趣——获得随意控制自己身体的自主感。
如果这个阶段我们多一点宽容和耐心,让他多去探索,他就能获得一种自主感。并具有较强的独立、自控、自律的美好品质。
但如果在这个阶段我们不允许他这样做,那么我们就不允许他触摸或拍手。孩子会有一种“羞耻”的感觉和无形的自我怀疑。而且长大了,事情发生的时候就不确定了,很容易半途而废。
三:培养孩子3岁的主动意识
从心理学上来说,3岁是孩子一生的分水岭。
3岁以下的婴儿被称为“婴儿”。 3-6岁的婴儿被称为“幼儿”。 3岁之前,孩子的生活一般都是由父母主导,但3岁之后他希望能主动自己做事情。
埃里克森人生的第三阶段是培养“进取心”。
在这个阶段,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想一直被“告诉”要做什么或如何做。他有自己的主见,希望凭借自己的想法和力量做出一些事情。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口头禅可能是“我来干”:放碗,我来干;放碗,我来干。做牛奶,我会;穿上衣服我会做的…
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婴儿。她本想帮妈妈把饭盒装进袋子里,结果拿着的时候不小心把饭盒打翻了。妈妈过来时,看到食物散了一地,但她并没有发脾气。她只是轻轻抱住女儿说道:
“是不是你不小心碰翻了?下次小心一点好吗?”
妈妈说完,只是叫孩子别乱动,自己就去找工具打扫了。
看到这位妈妈的应对方式后,杜鹃妈妈感觉真是太好了!孩子3岁的时候,最喜欢做的就是帮忙。而那些“尴尬”的人,往往是“帮倒忙”。
如果此时我们忍不住责备、制止,孩子就会形成退缩的习惯。遇到事情他不主动,怕犯错误,别人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而如果父母像母亲那样处理,孩子就不会感到“愧疚”。相反,他会在不断的寻找中产生“主动感”。
具有“主动感”的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会有目的地、有计划、有策略地完成一件事。而且,他也会非常有信心。面对困难,他觉得自己能找到解决办法。
孩子生命的前三年似乎很平静。他既不会读也不会写,也不会写或计算。但他们的性格,在这个时候,为以后的几十年奠定了基础。
嗯,关于孩子生命的前三年,这就是杜鹃妈妈所说的。希望你看完后不要后悔。
如果你还想看孩子的《人生八阶段》的其余部分,请分享并点击关注,布谷妈妈下次更新~
【图片来源于网络,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