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宝宝养不白注意养儿防老的假象
都什么年代了还说养儿防老。现在不知道有多少不婚主义的人,不生育的也大有人在。人口下降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可是,养儿防老,在老一辈人的观念里却是根深蒂固的。
无论子孙德行如何、孝顺与否,只要性别为男,大人的骨气就是不一样。所以,在乡下拼男孩的大有人在,不管已有多少个女孩,男孩至少要有一个。
老生常谈的人丁兴旺,在很多的农村家里,女孩子称不上“人丁”,她们不入族谱。因为她们长大后最终都要被“卖”出去,无法给自己送终,所以,大多数人家里有好的都紧着男孩先。
可是,大人对孩子的付出就一定能得到正比的回报吗?
现实是残酷的。
想到刚离世的亲人,在寒冷的半夜里倒在屋外后就再也没起来了,身边没有一个家人,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
老人的儿媳还对村里人说,老人一直看着都很硬朗,怎么就这么突然的离开了。村里人听了都直摇头:老人的身体状态明明没那么乐观啊!而小辈竟都察觉不出来。又或是装作不知道?
反而,老人生前还一直操心着自己两个儿子家庭经济压力大,忙于生计,怕麻烦他们,连最后身体不舒服都不敢跟他们说。
我哥年纪不小了,只有一个女儿,很可爱,家人都很爱她。但在爸妈看来,没有男丁还是不够完满。所以,我妈有时候就会催我哥再生一个,虽然没法保证一定是男孩,但至少要两个娃,他们以后也可以作伴,有事好商量。
有时候我会开导我妈,年轻人的事情就让年轻人自己做主。他们想要不用你劝自然会再生一个,不想要的你说多了反而讨人嫌。再说了,现在的社会,男孩女孩都一样,女儿还更贴心呢,你跟老爸老了有人赡养就好,自己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未来的事情,你们眼睛一闭什么都不知道了,还操这些做啥。不是吗?
之前在公园里遛娃,碰到一位大姐,她跟我说了一个她年轻时的经历:“我是家里的大嫂,传宗接代的压力比小婶大。当时,我跟小婶的预产期差不多,她先我几天生了,是个男娃,而我的是女娃。那时候计划生育又抓得严,只能生一个。多年来,我一直就顶着家里的冷言冷语过来的。后来,我女儿重点大学毕业,有了一份好的工作,也有了自己的房子,我跟着女儿一家住一起,没事就公园走走,小日子还可以。而我小婶的孩子到现在还没对象,工作一般,房子也没有,家里人操心得不得了”。
说来说去,重要的并不是生的儿子还是女儿?关键的是教育。养不教父之过。教育好了,可以无后顾之忧,教育不好,一颗心永远悬在半空中,无法踏实。
三十几岁后,见过越来越多亲人离世,更觉得人生短短几十年,多为自己想想,多爱自己一些,自己健健康康的最要紧,不要将心思一股脑地放在后辈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