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海洋宝宝有毒吗家长注意云南多名儿童误食
近日,
一则关于
《玉溪市儿童医院
多名误食“海洋宝宝”的患儿》新闻
引起了家长的强烈关注。
“海洋宝宝”对孩子的身体
会造成多大的伤害呢?
家长该怎么防止孩子误食呢?
这种五颜六色的小珠子就是“海洋宝宝”,也被称之为水精灵、泡大珠,虽然它直径只有2毫米左右,放在水里浸泡后,很块就会变大膨胀几十倍,甚至数百倍,是很多水缸和花盆的装饰品。
彩色颗粒的海洋宝宝对孩子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极易被误食,误食后不慎堵塞呼吸道,可能会导致窒息,要是进入了消化道,可能会造成肠管扩张、肠梗阻,严重时甚至造成肠坏死、肠穿孔,危及生命。
据了解,“海洋宝宝”其实是一种吸水性树脂,里面所含的丙烯腈或丙烯酸酯都有一定毒性,是绝对不能给孩子当做玩具的。如果发现孩子误食,家长第一时间应该带孩子去医院就医。
详细新闻▼
《警惕!玉溪多名儿童误食这东西,险些夺命!B超触目惊心…》
为避免孩子误食,家长日常可以这样做:
不给三岁以内的幼童当玩具,因他们没有辨别能力和自我防护意识,极易误食,家长们一定要小心。以身作则。比如在大于3岁的孩子接触“海洋宝宝”时就告诉孩子,这是不能吃的,要扔进垃圾桶。多在孩子耳边唠叨,让孩子心里有这个意识,久而久之,孩子耳濡目染自然就会在遇到的时候正确处理了。教会孩子分类,提高孩子的分辨能力。平时要把任何有害于孩子的东西及时处理掉,或放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以免造成伤害。
六一将至
除了“海洋宝宝”
家长还要注意
下面这些提示也需牢记
↓↓↓
正规渠道购买婴幼儿食品
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婴幼儿配方乳粉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应选择信誉好的商场、超市、专卖店等正规渠道购买婴幼儿配方乳粉。购买时注意重点查看产品名称、生产者或经销商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食品生产许可证号(“SC”加14位阿拉伯数字)、产品配方注册号(“国食注字YP+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配料表、营养成分表、适宜人群、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根据家庭具备的贮存条件购买相应产品并优先选择生产日期距购买日期较近的产品,仔细检查产品密封是否完好、乳粉状态是否正常。
极少数特殊体质的婴幼儿需要食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时,务必在医师或专业营养师指导下选购。选购时注意查看标签上标注的产品注册号、产品名称、适宜人群和贮存条件。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症状或未达到预期效果,应及时向医生或者临床营养师咨询。
儿童玩具要认准3C标志
购买玩具时,除查看商品主要材质、成分、合格证和生产厂家的厂名、厂址、电话以及售后服务内容等标注是否齐全外,对实施“CCC”强制性认证的玩具产品,还应特别关注包装上是否有“CCC”认证标志。
此外,购买玩具时还应仔细阅读包装上的使用说明、警告语等内容,不同年龄段的玩具有不同的要求,家长可按包装上的推荐使用年龄段给孩子挑选玩具,特别注意不要为3岁以下婴幼儿购买含有小零件的玩具,以免造成误吞。
另外,应尽量为孩子选择香气较淡或无气味的文具用品,并关注各类文具的外观,避免选择色度过白的纸质文具,尽量不要购买造型独特有玩耍功能的笔类产品,防止在使用中受到伤害。
选购童装查看标签标识内容
建议家长到正规商场、专卖店或信誉好的网络购物平台为孩子购买执行童装强制性标准GB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的产品,3岁及以下婴幼儿应购买符合A类安全技术要求的产品。
选购时触摸面料是否柔软、透气,尽量购买款式简单、附属饰物较少的浅色棉质产品;嗅闻气味,避免购买霉味、汽油味、鱼腥味等怪味的产品,也不要购买有锐利饰物的产品,以免误伤孩子。
不要给婴幼儿及7岁以下儿童选择头部和颈部有任何绳带的服装,同时要注意服装其他部位的绳带也不宜过长,避免造成勒伤、绊摔等事故。穿着之前先清洗并认真检查童装的拉链头、纽扣等附件是否牢固。
外出游玩注意安全
因目前还处于疫情防控期间,建议尽量减少外出,不去人员聚集的地方,若外出游玩,应做好个人防护,出行前合理规划线路,提前预订公园、景区门票,错峰外出游玩。
游乐场是孩子们的乐园,也是儿童伤害易发地,儿童在游乐场所游玩时, 一定要有家长陪伴, 并积极配合管理人员的指导。
节日期间购买儿童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应索要并保管好发票及相关购物和服务凭证,一旦发生消费纠纷,便于维权时使用。
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积极与经营者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拨打12315市场监管投诉举报电话,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或者消费者协会投诉,依法维护儿童的合法权益。
来源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新华社、工人日报、玉溪台、云视新闻、两口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