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资讯

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科技

内痔的症状内痔患者吃什么比较好呢

时间:2023-07-19 来源网站:顶点资讯

内痔的症状 内痔患者吃什么比较好呢

一、内痔的原因

内痔是肛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病理性肥大或移位而形成的团块。中医称为里痔、牝痔。古代中医不分内痔、外痔,直到唐代王焘在《外台秘要》(752年)中引用许仁则的“此病有内痔外痔,内但便即有血,外有异出血过多则体无血色”,才明确区分内痔、外痔。内痔的发病率最多,占痔的52%~64%,有些文献中的痔,常指内痔。内痔常为单发,多在右前位,大者如草莓,为原发性内痔(母痔),生于其间的小者如樱桃,为继发性内痔(子痔),偶有多个。

内痔病因虽无定论,但中西医学者多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早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就指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清《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注云:

“食气留滞,则湿热之气,积于阳明大肠而为痔。”说明饱食是内痔的主要因素,其后历代医家在此基础上加以解释和发展。

(1)过食辛辣,恣食肥腻,损伤脾胃,运化无力、升降失调、导致筋脉松弛、纵横扩张.淤血为痔。临床上很多内痔患者都好吃辣椒而生痔。

(2)饮酒过度、酒性湿热,酒毒渍于脏腑,使血脉充溢、积热不散、攻壅大肠,以致浊气淤血,流注肛门.故令下血而发为痔。临床上很多内痔患者均有酣酒史,特别是经常饮用烈性酒,引起反射性痔静脉充血。

(3)酒色过度,醉饱入房、饱合阴阳,精气脱泄、筋脉横解、热毒乘虚下注,冲发为痔。

(4)饥饱不均、饮食失衡。据现代流行病调查,非洲农村居民中患痔者较少,而城市居民、生活西化者痔发病率很高,这种差异与饮食有关。农村居民以谷物为主食,粪便量多质软。在肠道运行时间短,排便畅快。城市居民谷类食物少,肉食较多,缺乏粗纤维,粪便量少质硬,在肠道停留时间长,干硬粪便排出时,对直肠末端压力加大,容易生痔。

2.久忍大便、长期便秘。历代医家都认为这是内痔的重要原因,如储病源候论》认为久忍大便不出可引起内痔。

(1)现代医学也认为长期便秘和排便不良方式与内痔发生有关。前苏联学者阿米诺言夫曾对500名健康人和患者用X线观察排便情况,产生便意如不及时排出,粪块中水分被吸收而成干硬粪块,对直肠末端压力加大和刺激是形成内痔的主要因素,他还观察排便次数,一次排净最好,而两次排便就与内痔形成有关。

(2)Goligher指出排便时看报或看书,损伤痔静脉比正常人高10倍。1956年Darck指出于硬粪块压迫直肠末端和肛管上部,痔上动静脉也受压,这些血液只能积聚在动脉周围的静脉丛,不能回流,导致静脉扩张,若长期受压,逐渐形成了以小动脉为中心的静脉曲张团块,最后增大而成痔,他认为便秘是内痔的病因是众所公认的。

(3)我国李瑞吉等观察了892人的排便习惯与内痔的关系。发现660人排便时间在9min以下,其中382人(57.9%)患痔。排便时间在10min以上的232人,其中168人(72.4%)患痔,两者差异显著。说明久蹲厕所排便不畅者患痔较多。

3.清《医宗金鉴》说:“有久泻久痢而生痔者”,“久病咳嗽而后生痔者。久泻久痢脾胃则虚,久咳伤气,气血运化无力,郁滞于下而成痔。长期咳嗽,久治不愈的慢性结肠炎长期努臀下坠使腹压增加,痔静脉受压而淤血、曲张导致生痔或加重内痔。”

4.久坐久立、负重远行使肛门气血凝滞、运行不畅、结聚肛门而成痔。例如店员、理发师、交通警察等长时间站立,机关职员、打字员、司机等久坐以及翻砂工人久蹲,其内痔发病率较高。1980年贺执茂调查久坐者4885人中,有3539(72.9%)患痔;久立者5523人有4058人(73.5%)患痔;而经常活动的5555人中,患痔者2390人(43%)。患痔机制尚待研究,但多数学者认为与腹部和盆腔压力增加有关。

5.《外科理例》说:“妇人因经后伤冷,月事伤风,余血在心经、血流于大肠,又有产后用力太过而患痔者。”Ruiz-Moreno分析3500病例后认为80%女性内痔的加重与妊娠分娩有关。①由于子宫压迫可导致痔静脉淤血。②Schottlev妊娠中使动脉血流增加25%。③增大的子宫压迫肠管导致排便障碍、粪便变硬,排便用力增大。④盆腔内脏器组织变脆或松弛,容易受伤感染。⑤孕激素使血管扩张。⑥因妊娠饮食生活变化,活动不足,导致便秘而痔静脉淤血。

6.遗传因素。《疮疡经验全书》云:“亦有父子相传、母血父精而成。”为母腹中受毒、膏粱食积或母食炙爝厚味所致。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日本岩垂纯一报道,约有44%的内痔患者有内痔家族史。Gnnt、Turell等指出某些家族具有患痔倾向,这可能与遗传有关,推想这些家族成员具有静脉壁薄弱的先天性因素,且是全身性的。在同一患者身上常可同时看到内痔和其他部位的静脉曲张。但Shackelford认为内痔遗传没有确凿的证据。

7.久坐湿地、久居雾露潮湿之处,湿与热结下注肛门而发内痔。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久居盆地,湿气较重,嗜食胡椒辛辣之晶,患痔者较多。

8.现代科学认为体内微量元素与内痔有关。据余运昌、彭显光报道,内痔患者的血锌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显著低于正常人,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补充后内痔症状明显好转甚至内痔有所消退。

内痔的病理:

不论何种病因学说和致病因素,其病理改变基本上一致,即静脉丛扩张、淤血、血栓形成或机化,组织水肿,所谓“肛垫病理性肥大”的病理改变也是如此。肛垫即是肛管血管性衬垫,其中主要是血管丛小动静脉吻合的窦状静脉,以及Trietz肌弹力纤维和结缔组织等”。

1.淤血,由于某些因素引起血管丛循环障碍和动静脉吻合的调节障碍导致痔静脉丛的血流量增加,而扩张充血,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1976年日本官崎治男认为窦状静脉淤血是产生内痔的解剖学基础。1992年陈云等用家兔实验性内痔模型和内痔手术切除的标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均存在痔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淤血,所以,静脉扩张和淤血是内痔病理改变的基础。

由于淤血,压力升高,血流缓慢,血氧含量减少,还原血红蛋白增多,痔静脉淤血,体积增大,质地较实,表面呈暗红色或紫红色,黏膜呈蓝色,擦破时出血是鲜红色的,这是因为肛垫内动静脉吻合调节障碍,动脉血经动静脉吻合支直接流入静脉内而呈鲜血。由于小静脉淤血压力升高动脉血又很难进入而继发小动脉充血。因而缺氧更加严重,刺激局部组胺分泌增加,使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导致静脉更扩张,血流更缓慢,内痔更充血肿胀,形成恶性循环,致使内痔症状不断加重。

内痔淤血很难自然解除,继续肿大突向肠腔,称为痔体或痔块,是内痔的主要体征。初期痔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痔体表面黏膜充血色红,可见血管肿样改变,表面不甚光滑,称为血管肿型内痔。有时黏膜糜烂渗血,若淤血持续存在,血量继续增多,小静脉扩张明显,肛垫肥大,表面光滑,色暗红,称为静脉瘤型内痔。若长期淤血,血流缓慢,细胞缺氧和代谢产物的堆积可引起:①实质细胞变性,重者坏死,导致功能降低.免疫力减退,容易继发感染(内痔发炎)。②间质网状纤维转变为胶原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即间质纤维化,称为纤维肿型内痔(不适注射或插钉)。严重时可发生硬化称为淤血性硬化。③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压增高,血浆漏出到组织间隙引起水肿,称为淤血性水肿(内痔水肿)。严重时红细胞也漏出,发生出血,称为淤血性出血(内痔出血)。

2.血栓形成由于淤血,血流速度降低,黏度增高,肛门直肠血管内血液成分的凝集和凝固过程称为内痔血栓形成,凝固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

正常血管内膜光滑,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都集中在血流中央构成轴流,其外围为血浆形成边流。轴流内的血小板很少有机会接触血管壁,故不发生凝血。血流缓慢、血液黏度增高导致轴流紊乱或消失,甚至形成涡流,有利于血小板析出和沉积而形成血栓。例如内痔合并便秘,痔静脉受压,血管内膜破损,血流缓慢,血液凝固性增强,内痔则形成许多小血栓,表面色黑紫为血管内血栓。

Bell用显微镜检查证实内痔是一群扩张的小静脉,其中很多血管腔中有血栓形成。Moore指出内痔的病理变化是血管扩张和管腔内血栓形成。

二、内痔的症状变化

内痔的分期:

根据内痔的发展和变化分为4期。

Ⅰ期:便血或滴或射,便后多自行停止,痔体不脱出,镜检示齿状线上黏膜隆起多在右前位,直径超过一个方位,黏膜表面色淡红呈草莓状,为血管肿型。

Ⅱ期:便血色鲜红,排便时伴有痔体脱出,内痔的表现为便后自行还位,镜检示齿状线上黏膜隆起常在右前,右后或左位(母痔)表面黏膜有纡曲的静脉团,为静脉瘤型。

Ⅲ期:便后或久立久行、咳嗽、劳动用力、负重远行增加腹压时痔体脱出、不能白行还位,需休息或手推才能还位。脱出黏膜表面暗红色、肥厚,便血减少,为纤维肿型。

Ⅳ期:痔体增大,持续脱出或还位后仍易脱出或便血。

1.嵌顿性内痔痔体大,脱出不能自回,激起括约肌痉挛而嵌顿。静脉回流受阻,动脉血压力大,仍继续进入内痔,使充血肿胀,肛缘水肿,最终血行停滞凝固而致血栓形成,内痔的症状为疼痛加剧,脱出痔体发硬,触痛敏感,肛缘水肿加重。还位困难,可用高野简易复位法全部还位后,肛外无痔块残留。

2.绞窄性内痔嵌顿时间过久,血行停滞及血栓形成,由于缺血痔体表面发黑坏死,渗出较多,最后痔体全部坏死,但肛缘水肿未坏死。1915年Lockhart-Mummery和Joshi报道:内痔血栓向上延伸,导致直肠壁坏死,引起盆腔严重的脓毒症。坏死后感染多在局部,引起里急后重。此时强行还位,感染易扩散,引起直肠黏膜下肛周或坐骨直肠间隙脓肿,甚至脱落的带菌栓子沿静脉上行,发生门脉菌血症或脓毒血症,尚可形成肝脓肿。1934年Lockhart-Mummery、1948年Gabriel分别报道了绞窄痔并发致死性门脉败血症。尽管少见,但应重视。

3.内痔发炎平时内痔症状较轻,但内痔细胞变性和水肿组织免疫力降低,常因便秘、过劳、刺激和摩擦而感染,肿痛灼热,内痔的表现有搏动感及异物填塞感,因干便压迫表面糜烂出血,常有里急后重感,持续1周,治疗得法,肿胀渐消,疼痛减轻,痔块变软缩小而缓解。也称痔发作。

三、内痔的详细治疗方法

(一)治疗原则

痔是肛肠科的一大专病,不能认为痔是区区小病而忽视。

(二)治疗方法

疗法繁多,都各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可选择最佳方法应用。

1.一般治疗是各种疗法的基础,对各期内痔都有效,都适宜。

(1)改善饮食:内痔的治疗多吃蔬菜、水果(柿子可致便秘,不宜多吃)和地瓜,忌食辣椒、芥末,禁酒,浓茶,咖啡不宜常用。主食要粗细粮搭配,食易消化的混合食物。要定时定量进食,不能饥饱不均。只吃肉类和细粮排便不畅,只吃蔬菜和粗粮粪便增多。

(2)保持大便通畅:通过食物来调整排便十分重要,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1—2d排出,次软便,使内痔少受摩擦和刺激。排便时要顺其自然,不宜用力努臀,便后热水洗浴擦干,便纸宜柔软清洁,肛门要保温,坐垫要柔软。

(3)生活要有规律:起居要定时,劳逸要结合,不宜久坐久立、负重远行。特别是重体力劳动,不能用力过猛,增加腹压,中间要休息。

2.药物治疗是重要的方法。Ⅰ~Ⅱ期内痔应首选中西药物治疗,能解除和减轻症状,延缓内痔的发展。

(l)内服药:内痔急性发作期可根据出现的临床证据进行辨证施治,遣方用药。医师习惯用药组方,没有统一固定方剂。如内痔血栓形成和嵌顿时,可用麻杏石甘汤合乙字汤以利水消肿(日本中医医学博士山本岩的经验方),作者临床习用效果良好。内痔的治疗也可用静脉增强剂(微粒化纯化的黄酮成分、草木星流浸液片,银杏叶萃取物等)、抗炎镇痛药,可减轻内痔急性期症状,能有效地缓解内痔血栓所导致的疼痛。另外可选用市售的槐角地榆丸等各种痔疮片服之。

(2)外用药:根据局部症状和体征选择外用药。

①熏洗药:熏洗方很多但都需火煎,独身职工和学生或外出时无处煎药,使用不便。为此张有生研制成硝矾洗剂,开水冲化,睡前便后熏洗,适于内痔脱出发炎或血栓形成者。可消肿止痛,收敛止血,抑菌杀虫。效果良好。

②外敷药:水调散,一效膏适于内痔脱出肿痛。各种膏剂挤入肛内,适用于便血肛痛。含有类固醇衍生物的药物可缓解急性期症状。

③塞肛药:市售的各种中西药栓剂或含有角菜酸黏膜修复保护和滑润作用的栓剂。

3.枯痔疗法。始于宋代,有枯痔散、枯痔钉和现代枯痔液注射疗法。

(l)枯痔散疗法:始于南宋魏岘著《魏氏家藏方》(1227年)。自古至今,枯痔散处方很多,但皆以*、白矾为主,*是剧毒药物,使用不当,易中毒,并有报道中毒死亡l例,故被停用。此后有人改用无砒枯痔散,但因其渗透力弱,枯痔效果较差,故枯痔散现已废弃不用,不作详细介绍。各家现研制许多以明矾为主的枯痔液注射疗法。

(2)枯痔钉疗法:又称插药疗法。始于宋代《太平圣惠方》(992年)最早记载:“将*溶于黄蜡中,捻为条子,纳入痔瘘疮窍中。”明代《外科正宗》记载的“三品一条枪”也是一种枯痔钉,用枯痔钉插入内痔中比枯痔散外敷渗透力要强,直接使内痔坏死脱落而治愈,在福建、浙江等地应用,并传播到东南亚各国华侨之间。其他地区应用很少。中医枯痔钉疗法,在国外也有应用。

因原来的枯痔钉都含有*,容易中毒。经邓正明等研究改为无砒枯痔钉,由福建中药厂制成两头带尖的条状制剂(与两头带尖的牙签相同)。并提出其作用机制是异物炎症反应和创道引流作用。将钉尖插入痔内,并留存在痔静脉丛及其间质中间,引起异物炎症反应,内痔组织开始液化,2d后全部溶化,并通过钉道引流。3d后痔块肿大,伤口轻度坏死,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血管内形成血栓,出血停止。4d后组织溶解液化,组织收缩,使痔块皱缩或消失,部分内痔坏死脱落后,伤口逐渐愈合。

适用于Ⅱ期、Ⅲ期内痔或混合内痔部分。纤维肿型内痔不能插钉。

①徒手插钉法:内痔的手术区常规消毒,铺湿巾。观察内痔的大小、位置、形态及数目。对单发且能脱出的内痔,可直接插入;对不脱出的内痔,先行扩肛再用手压住内痔根部,将其翻出肛外再插入。

术者左手固定内痔,右手捏住钉尾,在距齿状线上0.2cm.钉尖对准痔体与表面呈15°,用力快速插入痔黏膜后.再缓慢插入痔内,每钉之间距离为0.2~0.3cm,每个内痔根据大小插入3~5枚,一次总量可插入10~20枚。

插入后,将痔面多余部分剪掉,仅留1~2mm即可。因痔黏膜收缩则将钉全部埋人痔内,再逐个送回肛内,包扎固定。

②器械射钉法:用特制的射入器,通过斜面喇叭镜将半条枯痔钉射入内痔。即将枯痔钉安放在枪筒内,对准痔体呈15°,扣动扳机射入痔内。

插射完后送回肛内,内痔的治疗可塞入止痛解痉栓剂,压迫内痔,使之回位。

注意事项:不论痔体大小,尽量一次插完。插钉不宜过深、过浅、穿透或低于齿状线,否则易致正常组织坏死、疼痛和感染。先在齿状线上0.2cm处插入一排较大内痔,然后再往上方插入两排。麻醉下括约肌松弛,内痔在扩肛后多能翻出。用手插入比较准确。如不能自动翻出,可用吸肛器吸出,即用杯口样后带玻璃管的吸肛器,套上胶皮管,接上空针管,用负压吸出内痔。射入器只适用于不能吸出的小内痔。

插药后反应较轻,但在数小时内仍有疼痛,肛门灼热,坠胀感和尿意频数,有时全身乏力、头晕和出现吸收热。1~2d后可自行恢复,无须处理。

插钉术简便易行,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肛门狭窄后遗症,近期疗效较好,但远期疗效不太理想,可再行插钉或多次插钉也可治愈。

(3)枯痔液注射疗法:因为枯痔散和枯痔钉容易中毒,无砒枯痔散和无砒枯痔钉枯痔效果较差、易复发,所以我国专家研究以明矾为主的各种枯痔液注入内痔中发生作用,这是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痔注射疗法。

4.内痔注射疗法

早在1869年英国都柏林医师Morgan首先应用硫酸铁溶液行内痔注射,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因此药腐蚀作用太强。1988年SwintordEdwards首先应用10%~20%石炭酸甘油水溶液。1928年Blanehard又用酚(石炭酸)杏仁油注射内痔。现在多用5%碳酸植物油注射液。

我国从1950年开始在枯痔法的基础上,将枯痔散、钉改成注射液,研制成许多中药注射液。

(1)硬化萎缩注射法

①消痔灵注射液:这是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史兆岐根据中医酸可收敛、涩可同脱的理论,于1977年5月开始研制的,原名称775.后经药厂生产改称消痔灵,经实验研究证实,能使内痔硬化萎缩,内痔的治疗最常用的内痔注射液,市场有售10ml注射液。

适用于无并发症的各期内痔,特别是Ⅰ期、Ⅱ期内痔。年老体弱,严重高血压,有心、肝、肾等疾病的内痔患者均可适用。纤维肿型内痔禁用。

器械:喇叭式肛镜1套,5ml注射器1支.5号长针头1支,带有刻度40ml塘瓷杯3个。

药物:1:1液(1%普鲁卡因与消痔灵等量)、2:1液(1%普鲁卡因2份+消痔灵l份)和消痔灵原液。注射前做普鲁卡因过敏试验。笔者常用1:1液(1份0.5%利多卡因+1份消痔灵),因利多卡因无须试敏。另备血管钳、凡士林纱条和纱布块等。无须麻醉或局麻。

一步注射法:适用于孤立性内痔。用喇叭镜插入肛内检查内痔部位、大小、数目。如纤维化型则不宜注射。用5号针头的注射器抽取2:1药液直接注入痔内,使痔体黏膜表面颜色变浅或呈水疱状为度,根据痔体大小注入1~3ml药液。用同样方法注射其他内痔,一般每次可同时注射3~5个痔核。

四步注射法:适于Ⅱ~Ⅲ期内痔。用喇叭镜插入肛内检查内痔部位、大小、数目,再以示指触摸原发痔区有无动脉搏动。将消痔灵原液配1:1溶液(1份消痔灵加1份0.5%利多卡因),按四步注射法依次注射(。四步分述如下。

第一步:直肠上动脉右前、右后和左侧分支注射。于母痔上极0.2cm进针,相当于直肠上动脉右前分支进入痔块搏动点处,进针至黏膜下层深部.边退针,边注药。3个母痔上极分别注射4ml,共12ml。

第二步:痔区黏膜下层注射。先在母痔中心进针,入黏膜、黏膜固有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深部,针尖接触肌层有抵抗感,不要刺入肌层,稍退针尖开始注药,药量稍大-痔体,以痔块呈弥漫性肿胀为宜,每个内痔分别注射4-6ml,即完成第二步。

第三步:黏膜固有层注射。当第二步注射完毕,再缓慢退针,往往有一落空感即到黏膜固有层,内痔的治疗注药,药量为第二步的1/3,以痔黏膜呈水疱状、血管网清晰为度,即完成第三步,退针出来,每个母痔2~3ml。

第四步:有前、右后和左侧的窦状静脉下极注射。在母痔下极齿状线上0.1cm处进针,至黏膜下层深部的窦状静脉区,每痔块注4ml,3个共注药12ml。

注射完毕,用指腹反复揉压注药部位,使药液均匀散开。总药量50-70ml,送回肛内,外敷纱布固定。

四、内痔的住院与饮食护理

住院护理:

1.注意休息。内痔的护理为室内经常保持整洁、安静、空气流通。根据病情调节适宜的温、湿度。

2.密切观察患者的神态、而色、体温、脉搏、呼吸、舌象、皮肤、出汗、二便等变化,若发现病情突变。立即报告医师。

3.注意饮食宜忌,按医嘱给予相应饮食。

4.按医嘱及时准确给药,并观察药后效果和反应。

【饮食护理要点】

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纤维素,避免饮酒及辛辣刺激性食品。多食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

1,风热肠燥,宜食清热凉血之品,如百合、藕、冬瓜、荸荠、空心菜等。食疗方:苋菜头煲猪大肠(鲜苋菜头、猪大肠)

2,湿热下注,宜食清热利湿之品。如赤小豆、薏苡仁、丝瓜、黄瓜、水芹、草鱼等。食疗方:绿豆糯米酿大肠(猪大肠、绿豆、糯米)。

3,气滞血瘀,宜食清热利湿,行气活血之品,如苹果、山楂、萝卜、粳米粥、黄豆等。食疗方:玫瑰鸡蛋(鸡蛋液与玫瑰花丝、葱丝、盐混匀煎至两面金黄)。

4,脾虚气陷,宜食补中益气之品,如瘦肉、猪肝、鸡、鸭、鱼、蛋、山药、茯苓、扁豆等,忌酸冷食物。食疗方:黄芪粥。

旅游纵览期刊官网

财富生活杂志社

中国航班杂志